专注IC现货,您所值得信赖的IC供应商!欢迎联系我们获取IC报价,无最低订购数量、最快当天发 快速询价热线:0755-83665812

意法半导体宣布:华虹代工!CEO称正将中国经验用于西方

  • 发布日期:日期:2024-12-30
  • 编辑:深圳市佳芯恒业科技有限公司
  • 文章来源:网络

最近意法半导体这家欧洲芯片巨头在巴黎放了个大招,宣布要跟中国第二大晶圆代工厂华虹半导体联手干大事。更有意思的是,他们的CEO直接说:"我们要把在中国学到的经验搬到西方去用"。这话一出,顿时引发各界热议。这家曾经作为西方半导体龙头的公司,现在竟然要向中国取经,这事儿背后到底有啥玄机?

【事件经过】

2024年11月20日,在巴黎举办的投资者日活动上,意法半导体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。他们要跟华虹半导体一起,在2025年在中国生产40纳米制程的MCU(微控制器单元)。这消息一出,整个半导体圈都炸开了锅。


华虹半导体这边也很快就确认了这事,说后面会正式对外发声明。这两家公司要强强联手,主要是冲着中国市场去的。说白了,华虹在40纳米这个工艺上可不是盖的,技术和本地化生产能力都很强。他们还有一套叫OFT的技术,就是往沟槽里填氧化物的那种,加上他们在BCD和IGBT制造上的本事,能让产品从设计到量产的时间大大缩短。


意法半导体自己也有独门绝技,比如ePCM(嵌入式相变存储)和模拟混合信号设计。这回跟华虹的工艺一结合,不光产品质量上去了,成本还能往下压,这样在全球市场上就更有竞争力了。

最让人震惊的是意法半导体的CEO Jean-Marc Chery在活动上的一番话。他直接说,现在不在中国本地生产根本玩不转。为啥?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、最有创新力的电动汽车市场,其他地方根本比不了。他甚至说:"要是把中国市场让给别人,中国企业就会主导这个市场,而且他们国内市场这么大,转头就能用这个优势去其他国家跟人竞争。"

还有意思的是,Chery说他们现在正把在中国学到的经验和技术往西方市场搬。这话听着怪怪的,因为以前都是西方把先进技术带到中国,现在反过来了。

他们的制造主管Fabio Gualandris也说了实在话,选择在中国生产有好几个原因:一是中国的供应链成本效益好,二是产业链配套完善,三是可以规避地缘政治风险。最关键的是,如果不在中国生产,就赶不上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快车。用他的话说就是:"中国人跑得太快了,你不在这儿,根本反应不过来。"

看看这数据就知道了,就在2024年11月14日,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,成了全球第一个达到这个数字的国家。

其实意法半导体早就看准了中国市场。1984年就来中国设办事处了,1994年在深圳开了中国第一家封装厂,2004年又在无锡跟海力士合资搞存储器制造。

到了2023年6月,他们还跟三安光电在重庆合资建了个8英寸碳化硅制造厂,投了32亿美元,打算到2025年就开始生产,2028年全面达产,每年要产48万片碳化硅车规级MOSFET功率芯片。


不过意法半导体最近在中国市场也遇到了点麻烦。2024年第三季度,他们的MCU业务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下滑了不少,主要是因为这几年调整了分销渠道,再加上价格压力大,库存也需要消化。

但是他们对中国市场依然很看好。去年10月,Chery还专门来参加了上海张江的一个芯片产业峰会,说他们要搞"中国设计、中国创新、中国制造"的本地化战略。这次跟华虹的合作,就是这个战略的具体体现。

所以这次的合作对双方来说都是个大动作。意法半导体想借此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站稳脚跟,华虹则可以借助意法的技术和客户资源,提升自己在全球市场的地位。

意法半导体这波操作,还真让人看出了他们的野心。现在在中国,他们可不是一般的忙活。光是员工就有将近5000人,服务的客户更是多达8000多家,从造车的到搞工业的,从做消费电子的到搞通信基础设施的,方方面面都有他们的身影。而且他们还玩了个聪明的,不光自己直接供货,还通过代理商网络来扩大市场覆盖。

说起意法半导体的来头可不小,是欧洲半导体三巨头之一,跟英飞凌、恩智浦齐名。特别是在电动汽车用的碳化硅芯片领域,他们可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商,连特斯拉和吉利这样的大牌车企都是他们的客户。

这家公司的诞生还挺有意思,是1987年意大利的SGS微电子和法国汤姆森的半导体部门合并的产物,这也就是为啥叫"意法半导体"了。虽然名字带着意大利和法国,但总部却设在瑞士日内瓦,在纽约、巴黎和米兰三个地方都上市了。从1999年开始,就一直稳坐全球半导体企业前十的交椅。


他们厉害的地方在于是个全产业链选手,从芯片设计、晶圆制造、封装到销售,整条链子都抓在自己手里。上世纪90年代,他们就看准了亚洲要起飞,早早地就在新加坡布局了。1970年在大巴窑搞了第一个装配厂,1981年又建了晶圆厂,还在宏茂桥设了设计中心。

现在回过头看,意法半导体这次跟华虹合作,其实是他们一贯策略的延续。他们总是能嗅到市场的风向,像今年MCU业务在中国遇到点困难,立马就想办法调整。这次选择华虹,一方面是看中了华虹在40纳米工艺上的实力,另一方面也是看准了中国市场的潜力。

特别是在汽车芯片这块,意法半导体可是下了大注。他们跟三安光电在重庆的合资项目,现在建设得热火朝天。今年7月的消息显示,设备都开始进场安装了,衬底厂8月底就要通线,整个项目11月底就要全面通线。这速度,在国际碳化硅晶圆厂里都算快的了。

不过市场竞争确实越来越激烈了。今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,意法半导体的日子也不太好过。营收同比下降了26.6%,只有32.5亿美元;毛利率掉到了37.8%,毛利润总计12.3亿美元,比去年同期少了41.8%;营业利润更是暴跌了69.3%,只剩3.81亿美元。


但意法半导体显然不打算就此认输。他们的CEO Chery去年10月在上海的那次演讲特别有意思,说要"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思考",还说要"以同样的热情和决心拥抱变化"。这话听着是不是特别接地气?

这次跟华虹的合作,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新趋势。现在不光是中国,欧美各地都在喊要本土化生产芯片。但意法半导体选择在这个时候加深与中国的合作,还要把中国的经验带回西方,这操作着实让人眼前一亮。

其实细想想也不难理解,就拿新能源汽车中国现在就是全球最大的市场,产业链配套最完善,创新最活跃。在这样的市场里,要是不深度参与进来,光靠远程遥控,那不就跟Gualandris说的一样,"跑得慢就要被甩掉"了吗?

这样看来,意法半导体这次选择与华虹合作,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业务合作,不如说是他们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找到的一个新平衡点。毕竟在当今这个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下,光靠传统的经营方式已经不够用了,必须要有新的打法。

这事儿一出来,网友们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,来看看大家都说了啥:


清风明月说:这下可有意思了,以前都是洋人教咱们,现在反过来了,这说明咱们确实进步了。

茶香四溢评论:意法这招玩得漂亮啊,又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,又能学习中国经验,一箭双雕。

春暖花开留言:说实话,这事儿让我有点小骄傲,咱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能让欧洲大厂都来学习,真不错。

墨香书生回复:就是啊,特别是他们CEO直接承认要学习中国经验,这态度值得点赞。

竹林听雨发表:不过大家别高兴太早,人家意法半导体肯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,既想分一杯羹,又不想被边缘化。

云端漫步说:关键是中国市场太大了,光新能源车一年就1000万辆,谁能不眼馋啊。

山野闲人评论:话说回来,这种合作对双方都好,华虹能提升技术水平,意法能扎根中国市场。

晨曦微光回应:确实,现在这年头啊,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取暖,强强联手才是王道。


海风轻抚提到:不过我觉得最关键的是他们承认了中国市场的创新能力,这才是最值得关注的。

月光如水补充:要我说啊,这事儿说明咱们在芯片领域也不是外界说的那么差,至少在某些领域已经能跟国际大厂平等合作了。

星空漫步评论:看了意法的财报,确实日子不太好过,但人家头脑清醒,知道要抱紧中国市场这条大腿。

青山不老说:我倒是好奇,他们说要把中国经验带回西方,具体要学啥呢?是创新速度还是市场反应?

总的意法半导体这次跟华虹的合作,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商业合作,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。它反映出了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的变化,也说明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。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,中国已经从追赶者变成了引领者。这种合作最终能不能成功,还要看双方后续的执行情况。



ST意法半导体的长期订单优势货源:随时现货+极具竞争力的价格 是以终端使用(制造工厂、大专院校、研究院所)为主要客户

深圳市佳芯恒业科技有限公司

国内从事ST意法半导体产品的销售,大小批量出货

7X24小时询价热线

0755-83665812

我们一直持续专注
现货极具优势
无起订量限制
极速报价出货
0755-83665812
13725560335
QQ询价
微信询价
绝对原装正品